从2010年开始,大家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新闻稿里可以注意到,平均工资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那么,什么是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各自包含了哪些人?所说的工资又是指哪些收入?
(1)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怎么来的
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但不包括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在岗职工是指实际在本单位工作,并直接从本单位领取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职工,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与公众感觉不同的是,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既包括货币形式也含有实物形式。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计算公式为: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个人应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
账户的基金和税金
将工资总额平均分摊到在岗职工身上,就得到了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

目前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频率为每季度调查一次。
(2)私营单位工资调查是怎么开展的
在我国的企业类别中,除了国有、集体、外资等单位,还有大量的私营、个体企业。为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统计,全面准确地反映全社会工资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从2009年起正式建立私营单位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并定期发布年度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统计数据。
按照统计规定,私营单位为城镇辖区内全部私营法人单位,私营法人单位是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具体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在我国,私营单位的数量、种类繁多,国家统计局是如何将如此众多的私营单位工资分门别类进行统计的呢?
根据私营单位的规模大小,私营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就业人员规模在100人及以上的单位采取全面调查;就业人员规模在20-99人的单位采取抽样调查,以省级为总体,分行业门类进行抽样,抽样比为10%;就业人员规模在19人及以下的单位不进行直接调查,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典型调查进行推算。抽样调查的样本框根据各地区的私营法人单位名录库进行确定,调查频率为每年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