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数与基期?
来源:综合处 日期:2015-07-29 09:07:00
基数是用作对比基础的数值。例如,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就有了人均GDP、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等数据。基期是对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数列比较时选定的对照时期;被确定的“基础”时间、“基础” 时段可以是某一年、某一月和某一天,也可以是若干年的数据。
确定某个数据为基数,或确定某个时刻、某个时段为基期,能恰当表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趋势。比如2011年3月份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与2月份相比,称月环比上涨0.3%;与2010年3月份相比,称月同比上涨9.2%。再比如,为了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中规格品的可比性,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进行五年一次的例行基期更换,从2011年1月起,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因没有弄清楚基数和基期的概念而导致的错误结论。比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一路下滑,至2009年1月份跌落至-0.8%;到了2010年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如果忽视对比的基期是-0.8%这一基数,只看到17.6%这一增速,大家会得出当时经济增速较快的结论。
关于基期,统计领域还有特殊的春节因素现象:在春节期间,社会经济活动会发生变化,对社会经济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每年春节的日期并不固定,多数在2月份,少数在1月份,有的甚至横跨两个月份,往往会造成1、2月份各主要指标的波动幅度较大。为应对这种情况,在实际统计中,往往统一比较1、2月份总体水平,这样能避开1、2月份春节日期变动引起的数据波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