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状况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来源: 日期:2006-11-22 10:44:00
(一)经济与人口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取自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取自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取自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取自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卫生经费: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卫生经费小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妇幼保健经费: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经费、业务费、妇幼医疗减免费等。妇幼保健经费小于卫生事业费。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防治防疫经费:包括卫生部门所属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站、组)、医疗防疫队、食品检验所等机构经费,防疫用药品器材和生物制品购置费,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费、预防注射和急救费、卫生宣传教育经费、卫生部门的卫生监督业务费等。防治防疫经费小于卫生事业费,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计划生育事业费:包括9个部分,即计划生育手术减免经费、避孕药具经费、基层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宣传经费、服务站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干部培训费、其他计划生育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小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取自财政部门统计报表。
人口总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年报。
0-4岁人口: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4岁人口总数。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0-17岁人口: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17岁人口总数。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育龄妇女人口:指处于生育年龄期间的妇女。我国以15-49岁为妇女的生育期。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计算方法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或年中人口)之比。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资料。计算公式为:
(二)卫生保健
婴儿死亡率:指某地区一年内未满周岁死亡的婴儿数与当年活产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计算公式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某地区一年内未满5岁儿童死亡人数与当年活产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计算公式为:
孕产妇死亡率:指年内孕产妇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孕产妇死亡一般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包括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千分之一的县(市)数:指某地区一年内以县(市)级为单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1‰的县(市)数。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接种率:指按照儿童免疫程度进行合格接种的人数占全部应接种人数的百分比。应接种人数包括禁忌症人数和外地寄居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不包括外出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计算公式为:
分子:按“合格接种判断”标准,判定当年实际完成合格接种的儿童数。
分母:按免疫程序规定当年应在12月龄内完成该项疫苗接种的儿童数。
乙肝疫苗接种率: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乙肝疫苗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在12月龄内完成的实际接种人数与应接种人数的百分比。应接种人数包括禁忌症人数和外地寄居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不包括外出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指某地区年内5岁以下儿童中,患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数与全部5岁以下儿童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指某地区年内7岁以下儿童中当年实际接受1次及以上儿童保健服务的人数与当地7岁以下儿童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住院分娩率:指某地区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及乡镇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活产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指某地区年内在乡卫生院(所)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活产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指某地区年内在乡及以上各级医疗妇幼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高危产妇人数占该地区年内各种病理因素及急慢性危险因素造成高危产妇的人数的比率。取自卫生部门孕产妇保健年报表。
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指某地区一定时期内,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人数占该时期非住院分娩产妇的比重。消毒接生(四消毒)指产包、接生者的手、产妇的外阴部及婴儿脐带均消毒,且有医生、助产士、培训过的初级卫生人员或培训过的接生员接生。取自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指某地区年内产前接受过一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与活产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指某地区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接受过早孕检查、产前检查次数城市≥8次、农村≥5次、消毒接生和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的产妇人数与当地活产数的比率。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婚前医学检查率:指某地区年内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人数与应检查人数之比。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指某地区通过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当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取自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性病年报告病例数:指某地区当年报告的八种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新发病例。如一人同时患两种性病应按两例报告。取自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已婚育龄妇女中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例。取自计生委计划生育统计报表。
(三)教育
在园幼儿数:指在单独设立的、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班及托儿所附设的幼儿班的幼儿数。托幼混合班仅统计三至周六岁的幼儿数。不包括季节性的农忙时临时组织的幼儿园。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指小学学龄人口中正在接受小学教育人数所占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小学五年巩固率:指小学五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五年的学生数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小学学生辍学率:指上学年初到本学年初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和升级、留级、辍学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占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的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指初级中学(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在校学生总数与初中学龄人口数的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初中三年巩固率:指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三年的学生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普通中小学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指在各类普通中小学就读的盲聋哑和智残以及特殊需要儿童学生数。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指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与高中学龄人口数的比重。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指在各类高等学校接受专科教育的成人学生数。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成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指在各类中等学校接受高中、初中教育的成人学生数。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指在各类初等学校接受小学教育的成人学生数。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成人识字率:十五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识字能力的人数比重。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青壮年识字率:指十五岁至五十岁人口中具有识字能力的人数比重。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四)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人员: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取自统计部门劳动统计资料。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取自统计部门劳动统计资料。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不包括:(1)正在就读的学生和等待就学的人员;(2)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已经办理了退休(含离休)、退职手续的人员;(3)其他不符合失业定义的人员。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职工和离退休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数。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指报告期末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包括不能正常缴费、已中断缴费但未终止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生育保险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生育保险覆盖率:指实际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占应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的比例。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依据有关规定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总人数。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指报告期末在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数。城镇低保人数指在城镇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非农业人口数,包括“三无”对象和新增对象;农村低保人数指在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农业人口数。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五)妇女参政议政
省(区、市)人大代表数:指依照一定程序,选举的省(区、市)人大代表人数。取自人大统计资料。
省(区、市)政协委员数:指依照一定程序,选举的省(区、市)政协代表人数。取自政协统计资料。
省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数:指省(区、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的女干部人数。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地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指省(区、市)所有地(市、州)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指省(区、市)所有县(市、区)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干部总数:指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以上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岗位上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指女性村民委员会成员占全部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比重。村民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计算公式为:
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指女性居民委员会成员占全部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比重。居民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六)法律保护
破获强奸案件数: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公安机关破获的强奸案件数。取自公安部门统计年报。
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数: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公安机关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数。而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则指以盈利为目的,用欺骗、暴力、胁迫等手段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取自公安部门统计年报。
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数: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公安机关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的起数。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指以各种手段,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案件。取自公安部门统计年报。
(七)社会、生活环境
农村改水受益率:指农村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取自爱委会农村改水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指农村引用自来水人口数占农村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取自爱委会农村改水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使用各种类型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百分比。农村卫生厕所的标准是: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不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取自爱委会农村改厕统计年报。
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指农村使用无害化处理设施(卫生户厕,卫生公厕,高温堆肥)的农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百分比。粪便无害化处理:指粪便经三格、双瓮、沼气、粪尿分集完整水冲及其他类型卫生厕所的密闭发酵和高温堆肥等有效方法,使粪便内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杀灭,达到基本无害,防止污染水源和土壤。取自爱委会农村改厕统计年报。
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污水处理量指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装置实际处理的污水量。包括物理处理量、生物处理量和化学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包括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排放的污水量。取自建设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生活垃圾指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工艺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的处理。取自建设部门统计年报。计算公式为: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指某地区年末城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立的以非盈利为目的,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设施个数。取自民政部门统计年报。
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指某地区年末居委会建立的,方便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网点数。取自民政部门统计年报。
农村社会保障网络数:指某地区年末农村地区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个数。取自民政部门统计年报。
符合《纲要》儿童福利院要求的地级市数:指某地区年末全部地级市中拥有1所及以上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能力儿童福利院的地级市数。取自民政部门统计年
报。相关新闻: